Ca2+(钙)能降低神经、肌肉的兴奋性,是构成骨骼、牙齿的主要成分。缺钙时,容易表现为烦躁不安、不易入睡、入睡后多汗、易惊醒等症状,此时应及时补钙。成人每日摄入800毫克以上的钙和500国际单位以上的维生素D,婴幼儿每日钙适宜摄入量按年龄段分为,0-6个月是300毫克,6-12个月是400毫克,1-3岁是600毫克。
正确选择钙源
不同的钙剂含钙量不同。碳酸钙含量约为40%、醋酸钙29%、柠檬酸钙21%、磷酸氢钙15%、乳酸钙13%、葡萄糖酸钙9%。
研究表明,单一钙剂在体内纯吸收没有太大区别。碳酸钙含钙最高,但吸收要消耗更多胃酸,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,乳酸钙和葡萄糖酸钙都是有机钙,容易溶解,适用于儿童补钙。
补钙方法
相同剂量的钙,分次补比一次大剂量补吸收好。
服用钙剂时最好单独服用,避免与牛奶、根菜类食物以及锌、铁剂等同时服用。牛奶中的蛋白与钙结合形成奶块,钙质无法被机体吸收;食物中的草酸摄入过多,会影响钙的吸收;人体对钙的吸收与锌、铁存在竞争性,如果同时服用不仅会抑制锌和铁的吸收,也会干扰到钙本身的吸收。因此,钙剂最好单独服用。如果需要补充其他元素,时间最好错开,间隔2小时以上。
晚上睡前补钙吸收更好。晚上睡觉时,胃肠蠕动较慢,食物在胃肠道停留较长,有利于钙吸收。血钙水平一般在白天较高,夜间较低。夜间特别是半夜和凌晨,低血钙水平可刺激甲状旁腺腺素分泌,使骨钙分解加快,产生脱钙,引发低钙血症,严重者会使人体抽搐。临睡前补钙可以为夜间的钙调节提供钙源,阻断体内动用骨钙。并且钙与植物神经的稳定有关,具有镇静催眠作用。
补钙必须补充维生素D。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,钙的代谢平衡也受维生素D的影响。可以选择服用鱼肝油(维生素AD)或维生素D3制剂,也可以通过晒太阳促进皮肤中一种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。

常用药物
碳酸钙D3片
【适应症】预防和治疗由于钙和维生素D缺乏所引起的疾病、如骨质疏松症、骨折、佝偻病、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缺钙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一次1片,一日1-2次。
【不良反应】嗳气、便秘、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胃肠胀气、恶心和呕吐等胃肠不适。过量服用可发生高钙血症,偶可发生奶-碱综合征,表现为高血钙、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(因服用牛奶及碳酸钙或单用碳酸钙引起)。
【注意事项】高钙血症、高尿酸血症、过敏者禁用,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;服药期间,不宜饮酒、咖啡、吸烟以及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(例如玉米、南瓜等);不宜与洋地黄类(例如地高辛、西地兰等)、苯妥英钠类、四环素类、噻嗪类等合用。
碳酸钙D3颗粒
【适应症】用于妊娠和哺乳期妇女、更年期妇女、老年人、儿童等的钙补充剂,并帮助防治骨质疏松症。
【用法用量】适量温开水冲服,成人一次1袋,一日1-2次,最大剂量不超过3袋;儿童,一次1袋,一日1次。
【不良反应】嗳气、便秘。过量服用可发生高钙血症,偶可发生奶一碱综合征,表现为高血钙、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(因服用牛奶及碳酸钙或单用碳酸钙引起)。
【注意事项】高钙血症、高尿酸血症、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者禁用,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;不宜与洋地黄类(例如地高辛、西地兰等)、苯妥英钠类、四环素类、噻嗪类等合用;碳酸钙D3颗粒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。
醋酸钙胶囊
【适应症】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,如骨质疏松、手足抽搐症、骨发育不全、佝偻病以及儿童、妊娠和哺乳期妇女、绝经期妇女、老年人钙的补充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一次1粒,一日1次。
【不良反应】偶见便秘。
【注意事项】高钙血症、高尿酸血症、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者禁用,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;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。
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溶液
【适应症】用于治疗因缺钙、锌引起的疾病,包括骨质疏松、手足抽搐症、骨发育不全、佝偻病、妊娠、哺乳期、绝经期妇女钙的补充,小儿生长发育迟缓,食欲缺乏,厌食症,复发性口腔溃疡以及痤疮等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婴幼儿,一次5-10ml;成人,一次20-30ml,一日2-3次。
【不良反应】可见轻度恶心、呕吐、便秘等反应;长期服用可引起反跳性胃酸分泌增高。
【注意事项】血钙、血锌过高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及过敏者禁用,肾功能不全或糖尿病患者慎用,过敏体患者慎用。
复方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
【适应症】用于预防和治疗钙缺乏症,如骨质疏松、手足抽搐症、骨发育不全、佝偻病以及儿童、妊娠和哺乳期妇女、老人钙的补充。
【用法用量】口服,婴幼儿,一次5-10ml;成人,一次10-20ml,一日2-3次。
【不良反应】胃肠不适、便秘,偶可发生奶-碱综合征,表现为高血钙、碱中毒及肾功能不全。
【注意事项】高钙血症患者、过敏者禁用,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;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应立即就医;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。
哪些人群应补钙
糖尿病:糖尿病人的典型症状为"三多一少",即多饮、多食、多尿和体重减轻,由于渗透性利尿作用,使体内钙排出增多,由此导致糖尿病性骨病的发生,出现骨质变薄,骨质疏松乃至骨盆畸形或病理性骨折。
老年性骨质疏松:人过中年,由于内分泌功能减退,活动过少,钙摄入不足等因素,骨代谢发生障碍,成骨减少,钙丢失过多,出现骨质疏松,骨退行性变,表现腰腿疼痛,弯腰驼背乃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现象。
孕妇:有的孕妇腰腿疼痛,小腿抽筋。由于胎儿的生长发育,对钙的需求量增加而导致孕妇缺钙。此外,低体重儿、早产儿、营养不良儿、慢性腹泻儿,应注意补钙。因小儿缺钙不但会影响生长发育,而且还会因缺钙继发多种疾病的发生。
癫痫病人:近年来,科学研究证明,长期应用抗癫痫药时,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低下、骨代谢异常。一旦缺钙往往癫痫又不易控制,故需长期服用。
长期大量饮酒或经常喝茶、喝咖啡者应注意补钙。因饮酒使骨代谢发生障碍,易引起骨质疏松症,长期饮茶喝咖啡,由于利尿作用,使钙排出增加,容易导致体内缺钙。
甲状旁腺功能低下"甲旁"功能低下或缺少,可导致肠钙吸收减少,从而引起血钙降低。病人出现四肢麻木、刺痛、僵直、痉挛等一系列症状。
补钙误区
液体钙更容易吸收?液体钙和固体钙只是剂型不同,与吸收率无关。吞咽困难的老人和小孩可以选择液体钙。
骨头汤补钙?骨头汤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脂肪,钙含量很低,浓度不及牛奶的百分之一。
钙片含钙量越高越好?分次补钙比大剂量一次性补钙更好,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钙补充剂。